人民币近期的跌势已经超过市场预期,10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再刷新6年以来的新低。据证券时报记者计算,自9月30日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已经跌去超过1000个基点,贬值幅度超过1.5%,年初至今的贬值幅度已经达到4.28%。不过,10月份以来的贬值主要是受央行中间价引导,这说明中间价的设定在坚持市场化,贬值趋势可能还会持续。
10月24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7690,在岸、离岸两个市场的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则双双跌破6.77,截至昨日下午4:30,分别报6.7702和6.7758。这已经是人民币汇率突破6.7、6.75之后继续突破市场所谓的重要“关口”,而市场关于人民币“铁底”的论断也一再被打破。
人民币出现这种走势,市场将主要原因归结为美联储年底加息预期之下的美元指数走高,以及与此相应的非美货币走弱。如果与其他非美货币相比较,事实上,人民币的贬值幅度确实不算大。另外,美联储以外的其他全球主要央行比如欧洲央行,近期在货币政策上的表态,打破了市场此前关于“全球流动性出现拐点”的判断,这释放了一定的贬值预期。
蓝石资管研究总监赵博文对记者表示,这波贬值此前市场是有所预期的,但是幅度确实让大家意外。从具体的贬值情况来看,节后人民币汇率快速下跌,主要由于央行中间价的大幅下调,这超出市场预期,但也正说明央行中间价设定较为市场化,后续贬值还会持续,但幅度还是要看央行态度。
在此次人民币一再突破市场预期关口之后,有分析称,央行目前无意大幅干预汇率。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金融学家周浩表示,央行不愿意对外汇市场进行过度的干预,首先,央行在节后让中间价突破6.7,本身就表明了态度,即基本上放弃了这一位置的争夺,第二,在6.7前后对中间价的定价模式有明显区别,在突破6.7之后,中间价的波动幅度明显扩大,而在此之前,却有意以较小的波动来控制市场情绪。
人民币维持这种大幅贬值的趋势,这在资金市场上引发了相应的后果。首先最明显的就是最新的外汇储备数据和银行结售汇数据,这些数据都显示出资金再次出现向外走的动力。而资本外流的另一个典型方式——企业出海收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据商务部数据,今年1~9月,中国企业发起的海外并购实际交易金额674亿美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并购金额;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达到了1342亿美元,同比增长53.7%。
另外,随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持续大跌,国内货币市场流动性呈现出明显的收紧态势,且这种资金紧平衡的局面持续了多时。本周一,债券收益率出现大幅上行,国债期货大跌。机构分析称,出现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正是资金长期维持紧平衡所致。
[更多详细数据,请使用钢联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