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二大铁矿石供应商力拓近日发布2015年上半年财报,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80亿美元,同比减少63亿美元;当期收益2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跌近43%;净利润8.0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降低82%。
单纯考虑价格因素,力拓上半年因价格变动造成的同比损失达到36亿美元,其中铁矿石损失32亿美元。
在8月19日的媒体沟通会上,力拓中国区总裁任滨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业绩明显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行。不过,虽然大宗商品行情低迷,力拓的盈利能力却保持稳定,集团整体毛利率38%,同比仅下降1%。
另外,尽管铁矿石价格下跌对力拓利润的不利影响显而易见,但对力拓而言,巨大的利润空间仍驱使其继续加大铁矿石产量。“力拓下半年的铁矿石产量预计会保持增长。”任滨彦表示。
扩产应对低价周期
近年来,铁矿石价格一路走跌,多家机构也选择做空铁矿石矿山企业。
花旗大宗商品策略师在研报中称,当前最青睐的交易策略便是做空铁矿石。无独有偶,高盛集团也称继续看跌未来四个季度铁矿石价格,并预计到9月末将跌至每吨49美元,到2016年4-6月当季将进一步跌至44美元。
任滨彦坦言,单纯考虑价格因素,力拓上半年因价格变动造成的同比损失达到36亿美元,其中铁矿石损失32亿美元,但因为铁矿石有着巨大的利润空间,预计力拓下半年的铁矿石产量将保持增长。“随着皮尔巴拉铁矿基础设施扩建的基本完成和基蒂玛特电解铝厂的升级和投产,预计产量带来的效益提振在下半年将持续。”
据了解,尽管铁矿石价格下降造成很大损失,但力拓通过汇率变化、产量提升使得公司在销售收入减少的情况下,挽回了约14亿美元的当期收益损失。而且针对铁矿石业务,力拓采取了增产和减少开支等措施,使得该板块业务的毛利率达到61%,上半年产生现金流20亿美元,实现当期收益20.99亿美元。
事实上,力拓并非临时决定提升铁矿石产能。任滨彦解释称,“现在的增产是5年前的决策,我们正在受益于产能逐渐释放的过程。力拓进入铁矿石行业近50年,多次经历周期性波动,明白只有承受住多次低价周期的考验,待市场行情翻转之时方能实现巨大盈利。”
据任滨彦介绍,5年前,力拓对未来进行3.6亿吨产能规划时的总体成本仅16.2美元,足以保证长期盈利。事实上,提升的产量也带来了一定的效益,比如上半年铁矿石产量达到1.23亿吨,比2014年同期增加12%。
而提升产量似乎是国际矿山企业应对市场周期的共同选择之一。2015年上半年淡水河谷铁矿石产量创下新纪录,达到1.598亿吨,同比增长930万吨。另据2015财年运营公报显示,必和必拓公司的总体产量同比增长9%,其中西澳铁矿产量达到2.54亿吨,同比增长13%。
成本控制初见成效
中金公司大宗商品研究员马凯分析认为,包括铁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原因,与全球经济放缓,特别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有着密切关系。而与此同时,2014年后全球能源和矿业公司前期投资形成的新增大量产能开始释放,供求错位导致了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这对企业也造成直接影响。
如力拓相比2014年上半年的51亿美元的当期收益,2015年上半年由于价格因素造成的当期收益减少为36亿美元。
因此,在应对市场周期面前,国际矿山企业们都选择了提升产量、削减成本和资本支出的路径。任滨彦直言,低成本的生产商预计将继续保持其竞争优势,而高成本的生产商将承受更大压力。
如淡水河谷2015年上半年铁矿石成本和费用较去年同期减少16.30亿美元;累计资本支出同比减少7.27亿美元,至43.29亿美元。其中,成本下降13.67亿美元,销售管理费用及其他费用减少1.28亿美元,研发费用下降6800万美元,预操作和停工费用减少6700万美元,降幅均超15%。
而力拓的成本控制也已见成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力拓获得的资料显示,力拓上半年成本降低6亿美元,包括勘探和评估费用;资本支出降至25亿美元,包括12亿美元的可持续资本支出。
据了解,早在2013年起,力拓已开始着手从运营、债务等方面削减煤炭业务。力拓全球员工总数从2013年的7万余名缩减到目前的6万名,债务总量也从173亿美元降至137亿美元。2013年至今,共削减成本55亿美元。力拓未来将继续削减成本,今年成本削减目标从此前的7.5亿美元提高到10亿美元。
“力拓各个业务部门包括铁矿石、铝、铜和煤成效显著,均已实现了10亿美元左右的目标。我们将继续努力控制成本,推动业务健康发展。”任滨彦表示。
链接:庄彬俊:FMG发展现状与未来供应
淡水河谷推进开发年产能九千万吨的S11D铁矿项目
[需要查看更多数据,请免费试用钢联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