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错市场节拍 中企高位接矿陷尴尬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293  更新时间:2015-12-22 8:46:2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12月14日,创兴资源发布一则公告,将2009年花了3.19亿元收购的神龙矿业(铁矿)100%的股权以1000元的价格出售。

高价收矿的“接盘侠”并不只这一家。

在经历了大宗商品“黄金十年”后,中国企业对海外矿业的兴趣大增。WIND数据显示,仅2009年四季度至2014年底,上市公司发起的、额度超1亿元的矿业收购达146项,平均一年30起左右。

然而,2010年开始中国经济减速,矿价踏上漫漫“熊途”。2011年高点至今,铁矿跌去80%,油价跌去72%,动力煤跌去56%,沪铜跌去53%,黄金跌去43%。

由此,一幕幕高位接矿的悲剧也不断上演……

比现价贵一倍的铁矿收购成本

由于国内产业特性,在并购案例中,最惨的莫过于铁矿“接盘侠”。

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一度接近70%。2006年至2008年,铁矿石价格飙涨两倍。看到铁矿成为制约企业盈利的最主要因素,占全球产量接近一半的中国钢铁企业纷纷走出去收购铁矿,没想到一出手就站在“寒冷的山顶”。

2011年1月,攀钢钒钛拟置出钢铁,置入鞍钢集团铁矿等矿山开采资产。其中,储量巨大的卡拉拉铁矿非常引人关注。资料显示,澳大利亚的卡拉拉铁矿拥有25.18亿吨的JORC标准的铁矿石资源量。该项目是鞍钢集团2007年签约的项目,收购时该项目还在勘探阶段。

目前,鞍钢股份持有卡拉拉铁矿石项目股权为52.2%。

一位不愿具名的矿业分析师向本报透露,鞍钢卡拉拉铁矿开采成本约60~70美元。目前矿山经营困难,亏本出售。

攀钢钒钛年报显示,2014年,攀钢钒钛所持钛卡拉拉铁矿股权一共亏损45.51亿元。其中,高位收矿的高估值带来的计提减值就达43.25亿元。

武钢集团海外收购铁矿是最激进的一个。2012年11月,武钢股份曾披露,拟发行股份募资不超过150亿元,收购集团近年来拓展的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利比里亚等海外矿业资源以及既有的国内矿业基地。该项收购因为市场价跌破增发价而没有成功。

最新资料显示,武钢海外资产中,已经投产且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巴西MMX矿宣布破产;寄予厚望的加拿大Bloomlake铁矿也已停产;目前仅剩早期投资的澳大利亚威拉拉铁矿石和利比里亚的邦矿在正常运行;更多的海外矿产则处于勘探或探矿阶段。

中信集团所属中信泰富公司2006年收购澳大利亚SINO磁铁矿项目,项目总投资规模近百亿美元,是中国迄今在澳洲最大的矿业投资项目。项目预计2009年投产。由于项目前期评估严重不足,项目自启动起就命途多舛:停工延期、管理层换血、投资成本飙升、各类利益纠纷,一度令中信股份深陷泥潭。公司在2014年的会计账上,对中澳铁矿作出14亿至18亿美元减值拨备。

业内估计,中信泰富西澳铁矿运到国内成本价高达120至130美元。“亏不亏都要开采,非常尴尬。”

另据多位专业人士透露,中国企业海外购铁矿的平均成本在80美元上下。

“相比之下,目前占全球铁矿产量70%的四大矿山中,力拓和必和比拓的铁矿(62%澳洲矿粉)到青岛港的到岸现金成本为24至25美元/吨;巴西淡水河谷62%铁矿粉到青岛港的现金成本为35美元/吨。新成长起来的FMG铁矿,到青岛港的现金成本也就30多美元。”上海钢联分析师向上证报记者透露说。

此前,为降低成本、提高市占率,四大矿山铆足劲生产,2013年至2014年,铁矿产量大幅增长,价格却直线下滑。16日,澳洲62%的铁矿粉青岛港到岸价38.6美元/吨,较2008年、2011年最高价200美元左右时跌去80%。

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铁矿石存量已经很大,而中国钢铁需求还在递减,三五年内,铁矿石价格均会低迷。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中国钢铁企业负债率超过70%,其中并购成本高昂是一个重要因素。铁矿价格持续低迷,企业资金链持续紧张,中国钢铁行业已开始为高价并购付出沉重代价。

站在100美元/桶之巅的油老板

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0%,油气资源也成为海外矿业并购的另一项重点。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从25美元起步,一路飙升至2008年的147美元;尽管金融危机期间短暂回落到30美元,但到2014年上半年前仍保持在100美元以上的高位。

高油价吊起了中国企业的“胃口”——后者发现了并购突破口,但过早的涉足还是踩错了油价起伏的节拍。

2013年12月,洲际油气以定增和自有资金完成协议总价为5.25亿美元的油田收购,拿下哈萨克斯坦马腾石油公司95%股权,成为当时中国民企对哈萨克斯坦油气领域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2014年6月,收购完成。

当时,国际油价还在100美元左右。但2014年下半年,油价突然出现断崖式下跌。12月17日,国际油价收于35美元/桶,接近2008底全球金融危机的水平。

突如其来的暴跌让洲际油气深感被动。公司曾对马腾石油公司做出2014年度盈利预测,预计主营业务原油收入达27.89亿元,对应净利润达7.9亿元。但由于下半年国际油价下跌近50%,最终年报实际收入缩水三分之二,主营业务油气收入仅为9.13亿元。而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合并营业利润累计亏损4899.9万元,第三季度净利润更爆出亏损791.21万元。

在收购成本高企、盈利压力之下,此前作出的业绩承诺也成为一纸空文。今年9月,公司将大股东此前承诺的三年业绩目标延至七年完成。原方案中,上市公司大股东广西正和承诺马腾石油将在2014年至2016年三个会计年度累计实现净利润总和不低于31.46亿元,但如今要推迟到2020年才有可能兑现。

像洲际油气一样满怀收购热情的企业还有许多。早在2013至2014年国际油价高企之时,A股市场上一度出现海外油气并购狂潮。截至2014年底,共有超过20家中国公司在海外从事油气投资活动。包括广汇能源、金叶珠宝、复星国际、中油燃气等10多家民企在2014年的海外收购总额达到18.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不过,随着油价下跌,跟风收购的企业趁着尚未成交纷纷选择退出。去年2月份,主营贵金属首饰品的金叶珠宝推出定增方案以收购美国油田公司ERG母公司EIH的100%股权,最终在12月宣布放弃该项收购。同样地,主营工业电器的天成控股也被低油价“吓退”,放弃收购海外油田资产,将原本计划用于收购的定增资金用于还贷及补充流动资金。

在业内人士看来,只要铁矿石价格或油价上不去,上述高位矿“接盘侠”的苦日子就很难到头,最终洗牌结局难免。

[需要查看更多数据,请免费试用钢联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