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主管的中国《金融时报》今日刊发评论员文章,文章提出,要进一步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针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综合运用好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工具组合,进一步提高调控的针对性。
具体如下:
灵活适度运用稳健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货币政策的定调是稳健,同时明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优化信贷结构,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很显然,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灵活适度是中央面临当前经济新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经济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当前,全球金融稳定面临压力,美元走强主导全球市场走势,股票市场出现多层分化,债券市场迎来收益率上涨走势,大宗商品市场依旧低迷,错综复杂的全球经济局势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难题。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转换思路,注重结构调整,适应经济增速新常态,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
灵活适度地运用稳健货币政策是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需要。面对明年经济形势的诸多不确定性,货币政策要兼顾的目标变得多元化,要及时有效地应对复杂局势和挑战,就要不断加强宏观调控,稳健的货币政策也需继续谨慎权衡,不断提高操作灵活性、丰富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从而使经济发展步入螺旋式上升阶段。
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在操作上运用了价格型和数量型工具组合、长短期政策工具搭配以及定向型工具和全面型工具共同发力,如央行通过定向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定向工具向“三农”、“小微”、“棚改”等领域提供流动性,以支持这些薄弱环节的发展。无论是公开市场操作、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备借贷便利等,还是传统的再贷款、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使用频率明显较以往加大,调控的灵活有效、定位精准等特点很好地彰显了货币政策的稳健内涵。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要对调控方式不断加以完善。要进一步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针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综合运用好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工具组合,进一步提高调控的针对性。要在科学分析存贷款情况、外汇占款情况、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的基础上,用好公开市场操作这个工具,不断优化流动性管理。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资本流动的变化,合理安排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适当水平。要继续用好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结合起来,并根据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对有关参数进行适度调整,继续完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要进一步丰富和强化逆周期调节手段,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更好地发挥其熨平经济周期、加强风险防范、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作用。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要对调控节奏进行科学把握。要充分考虑、全面预估货币政策各项工具的效果,注意把握好政策力度。要不断增强操作前瞻性,准确把握政策的方向、力度和节奏,适时、适度进行调控。要继续做好政策储备,不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在调控中既要充分考虑各项政策的时滞,又要力度适中、留有余地;既要灵活适度,又要定向精准;既要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又要积极防范金融风险,牢记底线思维,防止金融创新冒进危及经济平稳运行。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要做好调控重点的选择。要科学研判经济发展形势,把握全年货币政策调控重点和关键点,有选择地做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要努力适应新常态,着力处理好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其中的平衡,力争在实现稳增长的同时保持价格水平总体稳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要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断推进利率、汇率等领域的改革,为在货币政策中扩大价格型工具的使用创造时机和条件。要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继续发挥好利率工具在改善资金获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探索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有效途径,不断完善利率走廊,完善货币政策框架。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利率差异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综合考量国内外通胀水平和国内经济状况,审慎、稳妥地做好流动性管理工作。要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协调推进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
明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新的起点,面临新的挑战。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对调控节奏进行科学把握,增强操作灵活性,同时,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便可为经济结构调整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护航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需要查看更多数据,请免费试用钢联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