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告,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6.8291贬176点,刷新6年新低。分析人士认为,美元指数持续反弹,创下近1年新高是人民币汇率走软的主要因素。美元指数被认为是我们人民币的反风向标,美元指数越高,我们人民币的被动贬值压力就越大。
12月初意大利将举办制宪公投,潜在的政治风险导致欧元近期走势不振,从而助涨了美元。
人民币离最危险的6.83已不太远
6.80确实是汇率的整数关口,但是某国内资深交易员道出了很关键的一点:6.8不重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长期横盘的6.83一线才是关键。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何帆、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博士朱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助理李蕊联合发表署名文章,齐齐发声:本轮人民币贬值压力主要来自于外部,不必过度恐慌。短期来看,应关注美联储加息可能引发的市场震荡;长期来看,央行应该继续加快汇改,让人民币汇率尽早实现自由浮动,从根源上消除贬值预期。
其实除了美元兑人民币在贬值,还有一大堆国家的货币在陪着我们贬。此外,如下图所示,我们对欧元、澳元、日元、新西兰元、新加坡元、瑞士法郎,这些都是发达国家经济体,全部在升值。
上个交易日,新兴市场货币急挫,美元兑新兴市场的汇率,几乎是全线走高。美元/韩元上涨1.23%;美元/印尼盾上涨0.88%;美元/印度卢比上涨0.61%;美元/菲律宾比索上涨0.52%。
海通证券李迅雷新兴经济体货币超贬的逻辑很简单,因为相对于发达经济体的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而言,它们的流通性和可兑换性都差,主权信用评级也差。这好比一个是主板股票,另一个是新三板股票,前者的流动性很好,财务透明度也高,估值水平当然可以比后者高。从理论上讲,风险溢价通常等于流动性溢价加上信用溢价,新兴经济体货币的风险溢价率较高,故超贬现象就成为常态。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人民币在年内的贬值利空基本上已出尽,不过,在2017年底之前还将再度贬值5%至7.3。他还表示,不应一味将人民币贬值当做利空看待。
管制之下人民币贬值空间究竟还有多大?
决定汇率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应该是货币供应量,就像通胀是货币现象、房价是货币现象一样,汇率也是货币现象,货币一旦超发了,其能量总会释放出来,要么通胀,要么资产泡沫,要么货币贬值。只是货币超发的过程未必会通胀,也有可能通缩;未必会引发资产价格泡沫,或许还会出现资产价格的低估;不一定马上出现货币贬值,也有可能升值。但从长期看,货币超发肯定会导致资产泡沫、通胀和货币贬值。
无论从人民币国际化,从抑制资产泡沫的角度,还是从防通胀、缩小贫富差距的角度,都应该严格控制货币规模,这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完全吻合。相应地,我们可以预料,今后外汇管制会进一步加强,毕竟防风险是首位的,故人民币贬值还会是渐进式的,如果货币规模扩大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则贬值的幅度应该有限,尽管GDP增速会相应减慢;如果货币规模难以有效控制,则贬值之路还可能很漫长。
[更多详细数据,请使用钢联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