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8月8日)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7月进出口贸易数据表现再度低迷,其中出口额同比重挫8.3%,为近四个月以来新低。而鉴于出口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这一数据与此前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一同进一步凸显中国经济在三季度开局不利,并显示中国政府将有进一步加大经济刺激力度的迫切性。
在出口录得大幅下滑的同时,7月中国进口额也同比下降了8.1%,凸显了内需仍然疲软的状况,而贸易顺差则仍维持在430.3亿美元。无论如何,在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且过剩产能又无法得到来自内需的有效吸收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前景显然无法被看好。
此前,经济学家预计,中国7月出口会同比下降1%,此前6月份录得2.8%的同比增幅,然而,周六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对欧出口表现在7月进一步恶化,对美国这一最大出口市场的出口额也自3月份以来首度录得下降。分项数据显示,7月中国对欧出口同比剧降12.3%,对美出口下降1.3%,同时对日本出口也同比大幅下跌13%。
中国7月出口同比剧降逾8%,三季度经济开局不利成定局
汇丰银行的中国经济专家屈宏斌表示,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需求状况仍然险恶,因此此后经济增长更多要依赖内需,这意味着政府会在下半年剩余时间内祭出更多能够刺激投资和消费的宽松政策措施。
在此前发布的二季度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出现了暂时企稳的迹象之后,7月份已经发布的各项数据却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经济距离真正的触底回稳依旧遥遥无期。之前的数据显示,在新订单表现疲软的拖累下,中国制造业活动水平录得了两年以来最大的下滑。
周五,中国央行发布报告称,国内经济确实有进一步走软的风险,但央行同时也指出,中国经济更需要新的增长动力来源,而不是以来短期的政策刺激措施。
此外,人民币汇率近期的强势表现,也被认为是中国出口表现意外疲软的原因之一。据业内机构澳新银行计算,自2014年6月以来,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已经同比上升了13.5%。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政府此前故意维持了相对坚挺的人民币汇率,来加速淘汰低端制造业过剩产能。同时,强势的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内需购买力,并帮助中国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在海外进行借贷和投资活动。同时,此举也有利于强化人民币的国际流通地位。
澳新银行的分析师刘利刚和林慕尔(Louis Lam)周六指出,上述所有状况都意味着中国的出口环境在此后仍将面临重压,而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速在今年能否达到预设的6%增长目标,也就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出口低迷的同时,中国进口则更是持续陷于负增长区间,这主要是因为铁矿石与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在过去一年内持续下跌。虽然,以数量计算,这些商品的进口量仍有增加,因中国企业正在趁低价补充库存,但业内分析师也因此担心,在库存补满而需求前景之后,相关产品的贸易额可能录得进一步断崖式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