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民主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攀成钢)老厂区红楼依旧,却已人迹罕至。距此约10分钟车程的新厂区则一切井然有序,一辆辆满载无缝钢管的运输车,伴随着轰隆声来去匆匆……
攀成钢共有职工1.5万人,曾经是国内名列前茅的无缝钢管生产企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因产品结构和质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优势逐渐丧失,企业经营困难。2014年8月,企业因转型升级,关停冶炼区再次面临生产经营危机,9000多名职工离岗分流亟待安置。
让外界感到惊讶的是,这次涉及到近万名职工的离岗分流安置工作居然实现了“软着陆”。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民主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死存亡的选择
“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选择,必须要分流很多老厂职工,这道‘坎’不迈也得迈!”攀成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范儒海说这话时十分感慨。
攀成钢由攀钢集团先后兼并原成都无缝钢管厂和成都钢铁厂后重组而成。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产能过剩影响,企业至今累计亏损超过70亿元,资产负债率96%,职工工资增长缓慢,2014年公司职工平均月工资3500元,低于成都职工平均月工资4500元……
步履维艰的攀成钢,何去何从?
“必须转型升级,没有任何退路。”该公司研究认为,只有关停冶炼区相关机组,消除危及企业生存发展的环保风险,退出不适应攀成钢自身条件的产线,才能让企业存续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源优化是十分关键的一环,也是最棘手的一项工作。关系到近万名职工去留问题,能平稳完成吗?做出这个决定时,大家心里是打着鼓的。”范儒海对《工人日报》记者坦言。
该企业转型升级、人员分流安置的工作,于去年8月底正式启动,至今年3月安置方案正式出台。公司上下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以确保稳定。
向职工交底
“最重要的是了解职工的真实想法。为此,我们下了很大功夫。”攀成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职工早知道、早消化、早准备,公司要求充分发挥党政工及各职能部门力量,通过公司报刊、电视台、微博、微信等媒体渠道,将企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分流安置人员的相关信息披露给职工。
此时,企业工会站了出来,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通过的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成都市总工会新形成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标准体系这个标尺,规范企业厂务公开形式、明确公开内容,把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问题向职工进行了交底。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1月起,攀成钢组织了“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对公司的影响”、“公司转型升级求生存”等专题讨论,就企业应该对职工承担什么责任、职工如何正确面对企业改革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
这种公开透明的全员大讨论,一个月时间内开展了920余场次。“讨论直接进班组,所有企业领导干部分批次进入讨论收集职工意见。”该负责人说,这种广泛讨论意义重大,奠定了人员分流安置的思想基础,把职工失落茫然的负面情绪、负面力量转化成了积极应对、顺应形势、参与改革的正向动力,形成了“唯有转型升级才能生存发展”的共识。
3月17日,对于攀成钢上万在职职工和上万离退休职工而言是个特别的日子。当天,2万份第1661期《攀成钢报》及时送到了职工手中,这份报纸用全部版面推出了《关于公司转型升级总体情况的说明》、《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转型升级职工分流安置方案(草案)》、《公司转型升级职工分流安置方案(草案)意见反映收集渠道明细表》、《关于收集公司转型升级职工分流安置方案(草案)意见和建议的通知》等内容。
“目的是让全员了解公司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做到最好。”攀成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天就像大考来临,职工的反馈决定了最终成绩。报纸上的内容,凝结了近半年来攀成钢为转型升级和以最好方式安置职工做出的所有努力。
根据分流安置方案,职工可自主选择协商一致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获取一定经济补偿和一次性企业补助;公司内部竞争上岗;内部退养;短期轮岗息工及其他分流安置方式,同时根据不同的安置途径给予了不同办理期限。
“最终方案一次性补偿标准达到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目的是让低收入职工普遍受益,充分感受企业温暖。此外,多渠道的安置政策,让职工至少有两种以上选择,打消了职工对于分流安置岗位的顾虑。”这份本着职工为本、让职工得实惠原则的安置方案,获取了相当数量职工满意的声音。
最大限度争取职工支持
攀成钢的职工代表大会最终定在了3月27日召开。在这期间,企业累计收集到关于补偿金标准等7个方面1600余条意见建议。
“对于职工意见,我们的原则是尽量吸纳到安置方案中,不能采纳的也要分别入户对职工进行解释和答复,最大限度争取职工的理解和支持。”攀成钢一位工会工作人员说。
为确保职代会更加符合法律规定,攀成钢工会按照成都市总工会制订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标准,依法规范职代会制度、代表结构,按照企业民主管理规定的相关程序补选了一线职工代表21名,减少干部代表21名,同时将职代会实施细则、职代会职权、职工代表情况、职工代表选举情况、职代会议程等全部公开,接受全体职工咨询和监督。
“应到177名代表,实到176名,144票赞成,16票反对,16票弃权,最终通过率81.8%”。这是攀成钢职工代表大会中分流安置方案最终的投选结果,至此,攀成钢顺利关闭了冶炼系统,停止棒材线材生产,与9200名职工协商解除了劳动合同,应聘上岗3600人,内退1500余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因为熟悉情况,许多一线职工、中层干部都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这些数字。
“敢于向职工亮家底,愿意与职工共患难,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建议,对于职工去留不做强制性安排,最终获得职工的理解和支持。”成都市总工会民管部负责人王灏表示:“这体现了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力量”。
精准帮扶促进再就业
“对近万名分流安置职工的出路问题,企业不会放手,政府和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范儒海告诉记者,分流方案切实落地后,成都市总工会拨付1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攀成钢分流安置职工就业创业培训和困难帮扶。攀成钢工会则在给予建档分流困难职工一次性生活补助600元的基础上,另外根据建档标准不同分别给予1200元/人和2400元/人的一次性困难帮扶金。
记者了解到,为满足攀成钢下岗分流职工的再就业需求,成都市总分别于今年5月和6月在攀成钢举办了两场大型招聘会,组织249家企业“送岗位上门”,提供12431个就业岗位,吸引就业咨询者万余人,5268人办理了求职登记手续,2779名分流职工与企业达成了意向性用工协议。
此外,成都工会举办的攀成钢分流职工首期创业培训已于8月10日正式启动,过程中还将引进适合家庭创业的优质项目,为符合创业条件的分流职工提供工会创业贴息补助或创业援助资金,让待业职工的创业轻装起步。
“等拿到证书,我就可以踏踏实实找工作了!”在攀成钢从事20余年检修工作的唐孝勇,刚刚报名参加了由成都市总组织的叉车培训班课程。他表示,增加了对新技能的掌握,未来实现再就业就会更有把握。
“一个要靠输血才能维持生存的、处于极端困境的企业,近万人的分流安置工作能够平稳有序实现,这在我所参与的30余家国企改制中是没有先例的!”成都市总工会机电冶金交通工会主任郭彦对记者表示,攀成钢改制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职工的参与和支持。这是在充分尊重了职工经济利益诉求、话语权和选择权的前提下实现的。
[需要查看更多数据,请免费试用钢联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