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选择舞钢钢板,“舞钢牌”商标荣膺“中国驰名商标”,十类产品获“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 查货热线:0375-3301968
 
您现在的位置: 舞钢现货库 > 新闻快讯 > 产经新闻 > 正文
商务部:2015年中国贸易降幅预计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作者:佚名    新闻来源:不详    点击数:453    更新时间:2015-11-6           

11月5日,商务部发布《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报告》回顾了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运行情况,并展望了2015年全年和2016年中国外贸发展趋势。

《报告》认为,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2015年中国出口规模将与上年基本持平。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相对较好,降幅低于全球贸易平均降幅,也低于大多数主要经济体的外贸降幅。2016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传统竞争优势继续弱化,贸易摩擦有所加剧,但中国外贸发展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外贸竞争新优势和新动能也在不断积累。

《报告》指出,面对外贸发展的复杂形势,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发展对外贸易,着力破解制约外贸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着力结构调整和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推进外贸新型商业模式发展,继续加强进口,深化与经贸伙伴务实合作,为外贸企业提升信心、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2015年前三季度对外贸易运行情况

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17.87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下降7.9%。其中,出口10.24万亿元,下降1.8%;进口7.63万亿元,下降15.1%。贸易顺差2.6万亿元,扩大82.1%。按美元计,中国进出口总额2.9万亿美元,下降8.1%。其中,出口1.66万亿美元,下降1.9%;进口1.24万亿美元,下降15.3%。贸易顺差4241亿美元,扩大82.3%。

前三季度外贸运行呈现如下特点

出口占全球份额上升,近期降幅收窄

2015年一季度,中国出口增长4.7%。二、三季度,出口分别下降2.1%和5.9%。出口由增长转为下降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趋缓,特别是美国增长率不如预期强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连续五年增速放慢,国际市场需求疲弱对中国出口形成较大冲击。从内因看,外贸综合成本居高不下,传统竞争优势继续削弱。加上前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出口进一步受到抑制。随着稳增长措施逐步落实和简政放权、鼓励创新等改革措施的持续推进,三季度月度出口降幅逐月收窄,8、9月出口降幅从7月的8.4%逐月收窄至5.5%和3.7%。中国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据世贸组织[微博]统计,上半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为13.1%,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

一般贸易出口保持增长,民营企业出口超过外资企业

前三季度,一般贸易出口9013.9亿美元,增长2.5%,比整体出口增速快4.4个百分点,占整体出口的比重为54.2%,较上年同期扩大2.1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5775.6亿美元,下降8.8%,占整体出口比重为34.7%,比去年缩小2.5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增速显著快于加工贸易,显示外贸企业自主开拓国际市场能力进一步增强,贸易方式继续优化。

随着各项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逐步落实,企业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通关效率和贸易便利化程度日益提高,民营企业活力持续释放,首次超过外资企业成为最大出口主体。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出口7460.9亿美元,比外资企业多出口92.4亿美元,增长2.1%,比外资企业出口增速高7.2个百分点。

出口 进口
项 目 金额 同比增长 占比 金额 同比增长 占比
总 值 16641.2 -1.9 100 12400.3 -15.3 100
一般贸易 9013.9 2.5 54.2 6943.1 -17.5 56
贸易方式 加工贸易 5775.6 -8.8 34.7 3241.7 -13.8 26.1
其他贸易 1851.7 1 11.1 2215.5 -10.1 17.9
国有企业 1812 -4.4 10.9 3097 -17.6 25.0
企业性质 外商投资企业 7369 -5.1 44.3 6165 -8.2 49.7
其他企业 7461 2.1 44.8 3138 -24.6 25.3

机电产品出口保持增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有所下降

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9508.2亿美元,增长1.2%,占出口总额的57.1%,是当前拉动中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装备制造成为出口亮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增长约10%,铁路设备出口到全球80多个国家,电力设备出口到全球50多个国家,并进入美欧等中高端市场。这是外贸企业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步伐,努力扩大高端制造、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重要体现。

受劳动力成本上涨、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有所下降。前三季度,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3509.5亿美元,下降2.3%,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1.1%。

商品名称 单位 数量 同比增长 金额
  
同比增长
煤及褐煤 万吨 402.1 -7.9 3.9 -27
钢材 万吨 8311.4 27.2 486.6 -4.8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 - - 818.6 -1.5
服装及衣着附件 - - - 1294.7 -6.7
鞋类 万吨 343.7 -7.9 407.8 -4.3
家具及其零件 - - - 386.8 3.8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 万台 124814.4 -9 1103.4 -13.7
手持无线机及其零件 - - - 1049.3 13.3
液晶显示板 百万个 1677.3 -6.8 227.7 -4.6
汽车及汽车底盘 万辆 57.1 -15.3 86.9 -4.5
汽车零配件 - - - 352.7 -4.1
*机电产品 - - - 9508.2 1.2
*高新技术产品 - - - 4623.5 -0.3

对传统市场出口明显分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好于总体出口

对传统市场出口明显分化。主要发达经济体中,除美国需求有所增长外,其他经济体需求普遍疲弱。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为3027.6亿美元,同比增长6%,实现正增长,对欧盟、日本和香港地区出口额分别为2622.5亿美元、1005.1亿美元和2242.9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4.3%、9.7%和11.5%。对新兴经济体出口情况总体略好于发达经济体,对东盟、印度、南非出口分别增长6%、9%和8%。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降幅低于总体出口。前三季度,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4550亿美元,同比下降1.5%,低于同期对全球出口降幅0.4个百分点,占同期中国出口总额的27.3%。

部分沿海外贸大省出口稳增长、调结构成效显现,一些中西部省份出口快速增长

近年来,中国广东、江苏等外贸大省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加快外贸转方式和调结构,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大力推动外贸新型商业模式发展,成效逐步显现。今年前三季度,广东、浙江、福建出口分别增长0.8%、1.1%和2.2%。中西部地区加快承接东部地区外向型产业转移,部分省份出口实现高速增长。前三季度,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出口分别增长14.6%、14.3%、9.3%和18.7%。

进出口额
  
同比增长 占比   出口额  同比  增长   占比   进口额  同比  增长   占比  
全国 29041.4 -8.1 100.0 16641.2 -1.9 100.0 124000.3 -15.3 100.0
东部 24809.5 -8.0 85.4 13925.5 -1.6 83.7 10884.0 -15.1 87.8
中部 2091.4 -5.0 7.2 1264.4 0.3 7.6 827 -12.2 6.7
西部 2140.6 -12.0 7.4 1451.3 -6.3 8.7 689.3 -21.9 5.6

注东部11省市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8省市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12省市、自治区包括内蒙古、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贸易条件明显改善

前三季度,中国进口总体下降幅度较大。其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分别下降6.2%和1.5%。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中国大宗商品进口额全面下降,但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其中,原油、成品油、大豆进口量分别增长8.8%、4.7%和13.1%,为缓解国际贸易的下滑作出了贡献。进口价格的下降也节约了中国的外汇支出,降低了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原油、成品油、铁矿砂等10种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共节约外汇1561亿美元。

在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下跌的情况下,中国贸易条件明显改善,对外贸易效益有所提升。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价格总体下跌1%,明显小于同期进口价格11.6%的下跌幅度。由此测算,前三季度我国贸易价格条件指数为112,这意味着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多换回12%的进口商品。

商品名称 单位 数量 同比增长 金额
  
同比增长
大豆 万吨 5964.8 13.1 260.9 -15.5
食用植物油 万吨 493.2 -4.1 37.5 -21.9
铁矿砂及其精矿 万吨 69904.7 - 435.6 -42
原油 万吨 24862 8.8 1049.2 -40.9
成品油 万吨 2318.8 4.7 114.2 -36.5
初级形状的塑料 万吨 1960.1 2.1 344.7 -12.2
钢材 万吨 973.4 -11.6 111.5 -18.7
未锻造的铜及铜材 万吨 339.4 -5.5 214.0 -20
汽车和汽车底盘 万辆 81.9 -23.1 340.9 -25.2
*机电产品 - - - 5881.1 -6.2
*高新技术产品 - - - 3955.8 -1.5

2015年全年对外贸易形势预测

国际环境

2015年,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减弱,增速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发达国家生产率增长缓慢,投资需求不足,金融市场信心不够稳固,经济复苏弱于预期。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内需不振,出口萎缩,资本外流,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最新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3.1%,增速较2014年低0.3个百分点。全球贸易下滑较宏观经济更严重,据世界贸易组织[微博]统计,2015年上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0.7%。9月末,WTO将2015年全球贸易量增长预期从此前的3.3%下调至2.8%,连续第4年低于3%,同时表示若新兴经济体经济继续减速,不排除进一步下调全球贸易增速的可能。

美国经济复苏相对较好但并不稳固。受严寒天气、美元升值等因素影响,美国一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仅增长0.6%。二季度,美国经济强劲反弹,GDP环比折年率增长3.9%。下半年,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出现减弱迹象。9月制造业PMI从8月的51.1降至50.2,为2013年5月最低。9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仅14.2万人,不及预期的20万人,为20个月以来的次低水平;消费者物价指数环比下降0.2%,连续两月环比下降,通缩压力有所显现。市场普遍预期,受上述多重因素影响,美联储年内加息的可能性降低。IMF预计,2015年美国GDP增速为2.6%,较2014年低0.2个百分点。

欧元区经济有所企稳。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弱势欧元和原油等初级产品价格下跌,欧元区经济指标总体呈好转趋势,经济增速企稳。一季度,欧元区GDP同比增长1.2%。二季度增速进一步上升至1.5%。当前,欧元区银行信贷持续下降趋势已得到扭转,企业经营环境明显改善。但欧元区经济中的结构性痼疾难消,经济进一步回升难度较大。8月欧元区失业率为11%,远高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危机前自身正常水平。9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7.1%,较8月下滑0.2个百分点。2015年二季度末,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为92.2%,较一季度末92.7%有所下降。近期,叙利亚冲突引发的难民问题持续发酵,给欧元区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IMF10月份预测,2015年欧元区经济增长1.5%,较7月份预测提高了0.3个百分点。

日本经济复苏出现反复。在企业投资信心上扬、出口较快增长等因素的带动下,一季度日本经济环比折年率增长4.5%。二季度,日本经济再次陷入萎缩,环比折年率下降1.2%。下半年以来,日本经济数据中的消极迹象仍较为突出。9月,制造业PMI从8月的51.7降至51,三个月来首次下降,反映制造业扩张放缓,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从8月的51.6降至47.8,跌至50的荣枯线以下,为2013年2月以来最大降幅。IMF10月份预测,2015年日本经济增长0.6%,较7月份预测下调了0.2个百分点。

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2015年以来,新兴经济体经济受到多方面不利因素冲击,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金融市场震荡、地缘政治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除少数国家和地区外,新兴经济体增长普遍放缓。能源资源输出国经济下滑最为严重,巴西、俄罗斯经济陷入“滞胀”状态。亚洲新兴经济体表现相对较好,印度、印尼和马来西亚二季度经济同比分别增长7%、4.7%和4.9%。IMF预计,2015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4%,较2014年低0.6个百分点。

国内环境

2015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局面,中国政府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实施有效的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9%,国民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1.4%,较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基本平稳。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较去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较去年同期回落5.8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0.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4.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6%。居民消费稳中有增。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5%,较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网上零售额增长36.2%,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25.7个百分点。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较去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降幅较去年同期扩大3.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9%,降幅较去年同期扩大4.1个百分点。货币信贷平稳增长。9月末,广义货币同比增长13.1%,较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四季度及全年外贸形势预测

四季度中国所面临的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外需疲弱、内需不振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共同影响中国外贸增长。

出口方面,世界经济先行指标呈现放缓迹象,预示全球需求不足局面没有明显好转。2015年9月,J.P。摩根全球制造业PMI降至50.6,是2013年7月以来最低值。同时,考虑到上年四季度出口基数较高,今年四季度出口实现较快增长有一定难度。

进口方面,中国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呈现企稳趋势,加强进口的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将对进口形成支撑。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位震荡,继续抑制进口金额增长。

综合考虑,预计2015年全年中国出口规模将基本与上年持平,全年进口将呈现较大幅度下降,并拖累总体进出口出现下降。但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相对较好,降幅低于全球贸易平均降幅,也低于大多数主要经济体的外贸降幅。2015年前7个月,中国出口小幅下降0.8%,而欧盟、美国和日本出口则分别下降14.3%、5.4%和8.4%。预计2015年全年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有望继续扩大。

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态势分析

外部环境

低增长局面难有根本改变。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尚未找到新的强劲增长点,全球劳动生产率增长减速,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经过多年的政策宽松后,各国宏观经济刺激政策的积极效应普遍递减,而负面影响上升,不少国家宏观调控陷入两难境地。在全球经济总体弱势复苏的大背景下,不同国家之间经济状况的差异扩大。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从低谷缓慢爬升,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增强;新兴经济体难以恢复到前几年的较高水平,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资本外流等还可能加大其下行压力。IMF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仅略有提高,为3.6%。其中,发达国家增长2.2%,较2015年上升0.2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4.5%,较2015年提高0.5个百分点。

美联储加息可能引发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新一轮震荡。随着美国经济逐步恢复,美联储加息时点日益临近。美联储加息可能推动美元进入较长的升值周期,吸引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引发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深度调整。从历史经验看,在美元升值周期,大宗商品价格易跌难涨,新兴金融市场往往经历资金净流出局面。新兴经济体在调整中首当其冲,一方面能源资源出口收入锐减,另一方面资金外流导致外汇储备减少、货币贬值。目前不少新兴经济体经济正处于困难阶段,结构性改革进展迟缓,经济增长动力欠缺,财政金融状况比较脆弱,在美联储加息的冲击下,部分国家和地区不排除发生区域性危机的可能。

国际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随着自动制造、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在制造业竞争优势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部分跨国公司出于贴近消费市场等考虑,从离岸生产转向近岸、在岸生产,缩短全球供应链。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国内生产能力提升。受这些因素影响,近年来国际贸易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对进口的拉动作用下降。在经贸规则领域,多边贸易体制艰难推进,2013年底达成的“巴厘一揽子协议”尚在落实之中,多哈回合仍面临较大阻力。全球范围内自由贸易区迅猛发展,包括12个成员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于10月5日完成实质性谈判,一旦建成将成为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自由贸易区具有贸易创造效应,对促进成员间经济融合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客观上也可能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对成员国与区外国家的合作造成一定冲击。

面临的主要困难

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发达国家投资活动低迷,对能源资源、中间产品、机械设备的需求不振,严重拖累投资品国际贸易增长。2012年至2014年,发达国家投资平均增长1.3%,比2009年至2011年平均增速低8个百分点。在经济低增长的环境下,发达国家消费者对扩大消费支出态度较为谨慎,耐用品消费增长有限;新兴经济体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收入增长明显放缓,消费市场需求下滑,消费品国际贸易缺乏强劲的增长动能。WTO预计,2016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3.9%,仍将低于过去20年5%的平均水平。其中,发达国家出口增长3.9%,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3.8%。

中国传统竞争优势进一步弱化。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延续上升态势,严重削弱了出口企业竞争力。目前,广东等沿海省份制造企业普通工人的月平均工资约为600美元,是部分东南亚国家的2倍以上。如综合考虑土地、能源价格等因素,成本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东南亚、南亚等新兴经济体承接出口加工产能转移,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能力提升,在发达国家市场对中国产品形成竞争和替代。2015年前8个月,中国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国进口中的份额从2013年同期的47.7%下滑至46.7%,同期越南从7.0%提高到8.8%,印度从3.6%提高到3.8%。

贸易摩擦有所加剧。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突出,一些国家采取设置贸易壁垒等非常规手段抢占国际市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高发的势头一直没有明显缓解。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金融危机以来,二十国集团成员出台的贸易限制措施中,约80%仍在实施,影响全球4%左右的进口。中国一直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据世贸组织统计,2014年世贸组织成员采取的所有贸易救济措施中,涉及中国的超过30%。中国的钢铁、新能源等支柱产品成为遭受国外贸易摩擦的重点,对出口的影响有所加深。此外,还有一些国家为取得竞争优势,推动本币大幅贬值,助长“货币战”隐患。

新的增长动力

新的竞争优势正在积累。中国具备跨国化经营能力的企业群体日益壮大,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业成为新的增长热点。民营企业活力不断迸发,积极向高端产业、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拓展。中西部地区外向型产业链日益完善,外贸发展能力持续增强。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外贸新型商业模式蓬勃发展。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8%,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17.3%。

对外开放进程深入推进。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进入实施阶段,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相互促进的局面正在形成,为外贸发展增添了新的动能。中国积极发展多双边经贸关系,截至目前已与22个国家和地区达成14个自贸协定,并与有关国家共同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日韩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等谈判取得进展。中国积极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扩展上海自贸试验区区域范围,在广东、天津、福建新设3个自贸试验区,逐步推广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成果,提高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水平。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为中国外贸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落实见效。2014年以来,针对进出口的不利形势,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在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稳定人民币汇率、推进外贸新型商业模式发展、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融资服务、优化进口关税结构、优化出口退税率结构、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随着外贸稳增长各项举措的逐步落实见效,中国外贸发展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进出口企业的信心增强,外贸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

2016年外贸发展形势判断

2012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连续4年处于个位数增长甚至更低的区间,这在改革开放以来还是首次。出现这一局面,有外部环境不利的因素,也与中国竞争优势转换、外贸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期有关。随着广大进出口企业转型升级意识增强、进程加快,中国外贸有基础、有条件渡过困难局面,在新的增长区间实现平稳健康发展。2014年,中国在全球出口中所占份额为12.4%,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历史峰值相比仍存在差距。只要外贸政策有力得当、企业主动调整转型,2016年中国外贸增速有望继续高于全球贸易增速,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将稳中有升。

面对外贸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发展对外贸易,着力破解制约外贸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着力结构调整和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相关部门将抓紧贯彻落实已出台政策,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减轻进出口企业负担。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质量档次和品牌附加值,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加快推进外贸新型商业模式发展,带动中小企业出口。继续加强进口,发挥进口对国内产业技术升级和扩大消费的积极作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经贸伙伴务实合作,为进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条新闻:
  • 下一条新闻: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