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为《经济学人》年刊《世界2016》撰文
全文阅读:
中国经济的蓝图
2016年,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国际经济合作。对于长期观察中国的人们来说,这些听起来大概耳熟能详。改革、开放与国际合作的有力结合,是多年来中国增长故事的核心要素。我们正在将其进一步推向前进。
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在这样的体量基础上继续发展,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是不可持续的。小修小补只能应付一时:本届政府没有推行量化宽松,也没有采取竞争性货币贬值的措施,我们作出了推动结构性改革的抉择。
我们要通过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尽快构建起一个大幅度增加创新驱动和消费拉动力的可持续增长新模式,更加关注社会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我们将很多政策工具组合成两大经济增长引擎,一个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另一个是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既拉动有效需求,又可以改善民生。这两者的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个人、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等市场主体营造更加适于创业创新的环境,释放增长潜力。一个更加简政放权的政府可以运用自身所长,做好宏观经济调控者、公平竞争的有效监督者、改革的推动者,并在系统性风险冒头时果断加以应对。
这些改革努力正在收到成效。服务业已占到中国GDP的一半,实现对制造业的反超且升势不减。创业创新蔚然成风,每天新增注册企业超过1万家。高技术产业增速明显快于整个工业,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方式正在以过去难以想象的方式拓宽中国经济的地平线。
中国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0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超过GDP增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消费升级也伴随着强劲增长。以出境游为例,去年中国公民出境达1亿人次,今年上半年又同比增长10%。
简而言之,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中国经济正在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朝着更多立足内需和创新拉动的方向发展。一个副产品是,经济运行状况同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新增银行贷款等衡量指标之间的关联系数在发生着变化。中国经济从“求快求大”到“求优求精”的转变是一件好事。不然我要开始担心各项改革措施是否真的取得成效了。
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寻找新的增长点,也包括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中国规模庞大的工业部门仍是我们增长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正在努力推动“中国制造”更上层楼,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举措。我们也将更大程度融入世界经济,在更多领域放宽外资准入,其中服务业领域的开放也会进一步扩大。
当然,随着中国市场不断成熟,竞争也会愈发激烈。但我们有信心,因为中国市场值得投入,因为中国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枢纽,而且中国还可以成为同各国合作开发全球市场的理想伙伴。
集各方所长
我们的世界难称富足。生活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数十亿人民还没有享受到大规模工业化和良好基础设施的便利。他们的需求是巨大的,但由于缺乏资金和负担得起的装备和技术,这些需求很大程度上被抑制了。
这是可以改变的。中国正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将中国制造业的性价比优势同发达经济体的高端技术相结合,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优质优价”的装备,帮助他们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以供给创新推动强劲增长。试想如果中国13亿人的发展能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作贡献,那涉及数十亿人的增长将为大宗商品市场、制造业以及更广泛的领域等带来多么巨大的机遇!
2016年以及之后的更长时期,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结构性改革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各方共赢的国际合作都将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这是我们对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增长的答案,是一份中国市场、中国创造与世界共享的蓝图。
[需要查看更多数据,请免费试用钢联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