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部署,明确今年经济工作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1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五大任务推进如何?下一步硬仗怎么打?重点任务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事关发展全局。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去产能是首要任务,是重中之重,尤需上下同心,咬紧牙关,打赢这场硬仗。
成效逐步显现任务依然艰巨
用五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量1亿至1.5亿吨,三到五年时间煤炭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即使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说,如此大规模的去产能任务仍是难啃的硬骨头。
硬骨头再难啃,也要啃下去。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去产能工作持续推进:
———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
———有关部委已出台7个文件,涉及财税支持、金融支持、职工安置等方面;
———截至5月中旬,全国已有至少16个省份公布去产能时间表。
政策举措成效渐显。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4月份,我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2.3%,原煤产量下降6.8%。
然而,去产能绝非一蹴而就,甚至会有反复,这使艰巨的任务难上加难。
从去年年末的重点钢铁产品价格不足每吨1700元,到今年4月份的最高突破3000元,再到如今的每吨2200元左右,钢铁行业经历了一出“过山车”行情。回暖行情下,部分企业将已停工、拟淘汰的生产线恢复生产。
“从今年3月份开始,全国钢铁行业开工率出现近半年来的首次环比改善,幅度有可能是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光大证券钢铁分析师王招华说。
这一判断在产量数据上得以显现:3月份我国日均粗钢产量达到228万吨,4月份更是达到231.4万吨,一举打破了2014年6月份230万吨的历史纪录。
“本轮钢价上涨‘救活’了一些本可能自然淘汰的企业和产能,对去产能任务形成了新的压力。”山东省经信委主任钱焕涛认为。
供需错位的形势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这是摆在去产能任务前的严峻考验。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当前市场供求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并未根本改观,需要引起相关方面高度关注。”
把握大势所趋积极稳妥推进
经济发展史表明,当一个国家经历高速发展进入经济平稳运行阶段,产能过剩是必然。在欧美发达国家,钢铁业、煤炭业曾在大幅亏损后面临结构调整,但由于着手时间较晚,承受了极为痛苦的调整过程。
晚动手不如早动手,长痛不如短痛。
“当前形势下,去产能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产能过剩行业走出困境的不二之选。”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市场日益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情况下,专家明确指出,去产能应当在政府强化环保等监管执法的同时,更多地依靠市场化的选择,根本上还是要市场之力和政府之手协同发力。
一方面,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是化解过剩产能最为有效的工具,在具体实践中必须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钢铁、煤炭等过剩行业的企业体量较大,在一些地方是主要税收来源。有的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提供廉价能源、放松环境监管等手段保护本地落后企业,导致低效率企业难以被逐出市场,甚至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竞争局面。对于这种非正常现象,就要用行政命令强制推进。
“推动过剩产能化解过程中,政府部门必须遵守市场规律,减少对落后、过剩产能的‘敝帚自珍’,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缪荣说。
去产能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不仅需要政府和市场协调用力,也需要各地、各企业主动作为,不等不靠,积极想办法,不能静待“救济”。
越是有困难,越要有克服困难的智慧和勇气。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决心的重要检验。
坚持统筹施策全力攻坚拔寨
去产能这个硬骨头怎么啃?
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逻辑出发,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框架下考量,中央明确了方法论,给出了路线图。
着力抓好去产能任务,必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对于过剩产能行业来说,过去是“水漫金山”,原材料价格高企掩盖了很多问题;现在是“水落石出”,行业和企业的问题纷纷暴露。
无论是钢铁业还是煤炭业,产能过剩只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致命伤”是在市场化条件下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竞争,去产能急需解决这个根本问题。
着力抓好去产能任务,必须对“僵尸企业”下硬刀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加快破产清算案件审理。
“过去那些低端附加值以及能源消耗量大的企业要加速退出市场,特别是一些没有核心竞争力和先进技术的‘僵尸企业’,必须退出市场,这是不能有任何犹豫的,决不能手软。”李锦说。
着力抓好去产能任务,必须坚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
“中国钢铁业新一轮兼并重组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在行业陷于困难时,兼并重组的阻力最小。”宝钢集团总经理陈德荣认为,应将推进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与推进国有钢铁企业的改革结合起来。
着力抓好去产能任务,必须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实现社会政策兜底———
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打破“刚性兑付”的案例。通过社会政策兜底,可以在遵循市场配置资源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好职工安置,化解失业风险,这是去产能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需要警醒的是,产能过剩企业的清理退出要防止出现“借尸还魂”现象,而要用“腾笼换鸟”的思路去换产品、换技术,换新的运营方式,提供有效供给。在此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
有信心就有力量,有耕耘必有收获。
各地区各部门只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去产能任务必将有序有力推进,中国经济必将在转型升级中赢得美好未来。
去产能首批试点
●第一阶段化解产能过剩将主要在钢铁和煤炭产业展开,采取“先行先试”的方法,在选定化解产能过剩首批试点基础上,分区域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签订责任状。钢铁首批试点包括山东、山西、河北及国资委旗下多家央企,煤炭首批试点包括黑龙江、山西、陕西及国资委旗下多家央企。
●其他省份化解产能过剩同步推进。各有关省市区和国务院国资委已制定并报送煤炭、钢铁化解产能过剩责任书,其中对于下一步化解产能过剩的具体任务目标和措施等进行细化,提出具体时间表。
去产能操作路径
从操作路径来看,地方大多把去产能重点放在推动兼并重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上,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并且给予资金、税收、信贷等政策支持。
数据
●目前有关部门制定的财税、金融、职工安置、国土、环保、质量、安全等八个去产能配套政策文件已出齐。此轮去产能过程中,煤炭、钢铁行业共涉及约180万人,其中钢铁行业涉及50万人。
●财政部最新发布文件称,中央财政将积极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工作,还涉及1000亿元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具体使用方案。
●今年2月初,国务院公布煤炭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今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而粗钢的去产能目标则是5年压减1亿至1.5亿吨。
[需要查看更多数据,请免费试用钢联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