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陈雨露昨日在“2016金融街论坛”上指出了金融领域应引起关注的三大问题,同时也指明了下阶段的金融改革重点。
陈雨露认为,第一个问题是高速货币供给和高杠杆率与社会要求央行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之间的矛盾。截至2016年4月底,广义货币(M2)余额144.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8%,人民币贷款余额99.12万亿元,同比增长14.4%。无论是货币供给,还是人民币贷款的增速,都高于名义GDP的增速。2008年以来,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迅速增长,截至2015年末已经达到160%左右的高水平。在较快的货币信贷增速和高杠杆率的背景下,社会各界还是不断发出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呼声。
第二个问题,是金融业自身快速发展与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之间的矛盾。近年来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不可谓不快,新产品、新组织、新业态不断涌现。2016年一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占同期GDP之比达到了9.9%,创历史新高。可与此同时,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不同行业和地区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技术创新、小微企业、“三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依旧是金融业的短板,金融发展的普惠性亟待进一步提升。
第三个问题,是现代金融业发展与现行金融监管体制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中国金融业已形成了多样的金融机构体系,复杂的金融产品体系,信息化的交易体系和更开放的金融市场体系,特别是综合经营趋势日益明显。但另一方面,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在不断增多,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加速暴露,民间借贷和互联网叠加的风险不断显现,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联动和风险传染的状况在不断上升。这表明,现行的金融监管框架存在不适应当前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
陈雨露指出,由上述三大问题的导向出发,引出了我国金融业改革的着力点。在微观层面,要遵循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有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提升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实现金融业的稳定发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宏观层面,要进一步改革货币政策体系和金融监管框架,消除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维护金融稳定。特别是对于那些可能会引发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因素,应及时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妥善加以管控,牢牢守住底线。
为此,陈雨露提出了未来金融业改革的7大任务,分别是:
一是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多层次、互补型、功能齐全和富有弹性的金融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比重,降低杠杆率。
二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重点建设科技金融体系、绿色金融体系、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和特惠型扶贫金融体系,补齐金融发展的短板。
三是稳步推进金融创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的成本。
四是扩大金融业的双向开放,高效配置境内、境外两种资源,同时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当中的制度性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五是健全金融基础设施,降低金融市场交易成本,推进金融法制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
六是与时俱进改革货币政策框架,在推动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价格型调控为主逐步转型的同时,稳步构建目标利率和利率走廊机制,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完善中央银行沟通机制。
七是建立更加有力、有效的国家金融安全网,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统筹协调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切实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需要查看更多数据,请免费试用钢联数据]